河南高考文言文,河南高考文言文押题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校招生简章、录取分数、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大学院校排名等教育信息。
河南高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注:①陂阤(pō tuó):险阻的山,阤,同“陀”。
河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幅巾:裹着头巾
B.俯视大江,仰瞻陵阜 陵阜:高山
C.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睥睨:轻视,瞧不起
D.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褰裳:提着衣裳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相携徜徉而上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B.①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C.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 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①有废亭焉 ②置杯焉则胶
9.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C.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10.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被贬至黄州谪居期间,苏辙曾去看望他,这也可见兄弟间的友爱。两人同游武昌西山,苏辙写下了这篇游记。
B.文章首段主要叙写苏轼谪居齐安期间,喜游武昌西山,放情山水以自适。这一段已暗含下文的“适意为悦”的意思。
C.文章第二段主要写苏轼命令当地人士营建武昌九曲亭的情形。着意写苏轼在亭子修建过程中和建成之后的苦与乐。
D.文章最后一段以抒情的方式,称赞苏轼以开阔的胸襟应对仕途的坎坷,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兄长的安慰劝勉之意。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3分)
(2)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4分)
(3)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3分)
河南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7、B(睥睨:斜着眼睛看)
8.D(D项,均为兼词,“于此”。 A项,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地”;后者为连词,表并列,“并且”。 B前者为连词,表目的,“用来”;后者为连词,表原因,“因为”。 C项,前者为代词,“其中的”;后者为连词,“其......其......”表选择,“是......还是......”。)
9.C(根据句意和标志词来判断)
10.C(苏轼是与当地人士一起重修亭子,而非“命令”;文章并不着意写修建之“苦”,更无建成后之“苦”,而是着意写苏轼渴望有这样一个亭子,以及亭子建成后带来的愉快。)
11.(1)苏轼贬谪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居住。 (状语后置句1分、庐1分、句意通顺1分)
(2)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树,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斧子砍伐。(百围千尺、加、以斤斧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这应该就是苏轼能够在这儿获得快乐的原因吧。(判断句1分、于是1分、句意通顺1分)
河南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带答案相关
Www.ZhaoSheng.net高考招生网提供最新高考成绩查询时间,高考成绩查询入口,高考信息,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考政策,高考分数线,高考录取人数,高考真题,高考作文,高校招生报名信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联系电话:135-246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