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高考攻略» 教育部通知不能带病上课,教育部通知不带病上课上学

教育部通知不能带病上课,教育部通知不带病上课上学

2024-04-26 23:18:06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校招生简章、录取分数、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大学院校排名等教育信息。不带病上课!多地下发通知北京: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11月25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公众号“首都教育”发文提出“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学生患病期间作业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校招生简章、录取分数、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大学院校排名等教育信息。

不带病上课!多地下发通知

北京: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

11月25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公众号“首都教育”发文提出“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学生患病期间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表示,要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课。

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就近期课堂教学重点,学校、班级及时与家长沟通对接。

山东:健康第一

11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倡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有效应对当前山东省多种传染病叠加流行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师生安全健康。

通知中提到,做好因病缺课缺勤师生登记追踪,严格落实健康管理、晨午检和传染病报告等制度;全面落实“双减”要求,注重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建立高质量作业设计机制,全面压减作业总量。

师生如何做好防护

老师和学生每日须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体温≥37.3℃时不得到院开展相应教学活动,须按要求办理调课手续。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须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应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老师和学生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充足。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这挡等。

不带病上课上学的作用

保护个人健康:带病上课或工作会使病情加重,影响身体恢复。休息和治疗可以更快地康复。

避免传染他人:如果患有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继续上课或上班可能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导致更多人患病。

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病态的身体状况会影响精神集中力和思维能力,使学习或工作效率降低。

培养责任感:不带病上课上学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减少了他人的感染风险,体现了社会责任感。

维护公共卫生:遵守“生病休息”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公共卫生,减少疾病在社区中的传播。

减轻医疗机构负担:通过及时休息和治疗,可以预防疾病恶化,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促进良好习惯养成:不带病上课上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因此,当身体不适时,应当及时就医并休息,不要勉强带病上课或上班。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冬季怎么预防传染病

一、皮肤保湿

皮肤保湿主要注意两点:①适当选用健康的保湿护肤品。②多喝水。防止皮肤干燥平时要注意多喝水。最好早晨起床喝一杯蜂蜜红枣水,蜂蜜里含有的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能滋润肌肤,红枣能让气色更好。中午则可以在午餐后选择普洱茶,普洱有很好的保湿、抗氧化作用。晚上一杯温开水让身体充满水分。

二、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流感病毒和能引发感染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繁殖速度加快,而且也容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那么供暖期该如何食用哪些美食能养阴生津呢?平时我们吃水果都是洗干净就吃,要么做成水果沙拉。但水果大都是属于生冷食物,脾胃虚弱、体质差的人吃的不易吸收,还会出现一系列不适。水果搭配合适食材,蒸熟吃可以让营养加倍,更有养生功效。

三、清扫暖气死角

专家说:保持暖气片的清洁干净,要经常打扫,如果有灰尘沾在暖气片上,它就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在空气中间,引起呼吸道疾病。随着室温的升高,一些细菌会伺机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咳嗽、哮喘等疾病。

四、每天别忘开窗

家里暖和了,往往就不爱开窗。尤其在供暖初期,室内温度突然变高,会让人体对冷热的调节还没适应,容易出现头晕咽喉肿痛的症状。

专家说:室内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尽量的保持在16到22度之间,所以建议在供暖以后每天通风两到三次。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

Www.ZhaoSheng.net高考招生网提供最新高考成绩查询时间,高考成绩查询入口,高考信息,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考政策,高考分数线,高考录取人数,高考真题,高考作文,高校招生报名信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联系电话:135-246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