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高考攻略» 石门一中强基计划,石门强基计划

石门一中强基计划,石门强基计划

2024-06-15 21:52:59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招生简章、录取分数、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大学院校排名等教育信息.2022年湖南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在湖南录取考生325人,其中北大182人(其中竞赛保送、强基计划卓越计划、英才计划、筑梦计划等83人,本科批本部69人,医学部30人)、清华143人,在全国各省中,录取人数排名第四(前三分别是北京55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招生简章、录取分数、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大学院校排名等教育信息.

2022年湖南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在湖南录取考生325人,其中北大182人(其中竞赛保送、 强基计划 卓越计划、英才计划、筑梦计划等83人,本科批本部69人,医学部30人)、清华143人,在全国各省中,录取人数排名第四(前三分别是北京550人、河南400人、浙江350人)。

从所录取的325名清北考生来源来看。长沙预计录取人数278人,占比85%,仅四大名校就有241人,其中 长郡中学 71人、 雅礼中学 65人、师大附中55人、 长沙一中 50人。师大附中痛失榜首,清北人数比往年要少。(不过,长沙实际录取人数不会超过270人)

除四大名校外,长沙地区其他学校也表现喜人,其中麓山国际中学18人,师大附属思沁中学7人、宁乡一中4人、浏阳一中4人、 南雅中学 4人。

除长沙地区一枝独秀外,其它市州也很不错,常德虽然不比往年,但仍占据第二的位置,其中石门一中10人、桃源一中8人、澧县一中8人。 高考招生网

今年衡阳表现很抢眼,不仅出了理科卷面分状元,而且衡阳八中成绩喜人,清北录取14人,衡阳一中据说也有2人考入清北。

2023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2023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如下:

6000人左右。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2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试点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培养模式

根据相关文件指示,对于强基计划招收的考生,各高校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同时也应该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这一点对本科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强基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实施三年(2020年-2022年)共招生1.8万人次。但因强基计划招录人数并未做官方统一公布。

强基计划作为高考特招的主要途径之一,增加了考生进入名校的录取成功率,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强基计划作为高考特招的主要途径之一,增加了考生进入名校的录取成功率,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强基计划的39所学校均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大学,对于想要上名校并且已经提前规划的学生来说,报考强基计划的同时兼顾高考,可以增加名校录取机会。

从强基计划政策来看,大部分高校高考成绩是入围校测标准,其备考与高考不冲突;从强基计划招考流程来看,校测考试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在高考后有一定备考时间,不耽误高考学习。

高中各年级如何准备报考:

尽管强基计划院校层次高,且招生专业大都为基础学科,但因其独一无二的培养优势及录取分数优势,近年来报名热度逐年升高。因此,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前备考规划非常重要!

1、高三如何规划备考:

对于2023届目标强基计划的高三考生来说,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强基计划政策,并结合往年各校入围分数线及自身成绩提前定位目标院校,在高三各轮的复习中查漏补缺,提高高考成绩,增加入围概率。

2、高一、高二如何准备

对于高一、高二来说,在了解政策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竞赛学习,以提前获取更大优势。

ZhaoSheng.net高考招生网提供最新高考成绩查询时间,高考成绩查询入口,高考信息,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考政策,高考分数线.高考录取人数,高考真题,高考作文,高校招生报名信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联系电话:135-2467-2021